《唯一》小说全文在线试读 《唯一》最新章节目录

发布时间:2023-12-16 编辑:小编

很多人质疑平行实验的结论有效性时,总爱说实验者同时也是被试,根本够不到严格双盲实验的标准。所以很多家长喜欢单方面给孩子设计实验,然后根本不告诉孩子有其他实验组,只让他们执行自己被分配到的组,以此至少拿到单盲实验的结论。我父母从来不这么做(或者做过我不知道?),记忆里我从小都是自己给自己设计实验的。不管参与的哪个分组,我都会尽力做出最好的数据,不光为了和其他分组竞争,也是为了不输同一分组下,其他时空中千千万万的自己。我觉得只要每个时空的自己都尽力了,实验结论就是可信的,无需双盲。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觉:不断调试和优化自己,一步步逼近潜能的极限,是会让人上瘾的。我一度不能理解,平行仪出现之前,人们要怎么生活:那时做决策得是多么盲目啊?我想象那时候人们如何因为没有数据支撑,由着感性进行臆断,常常自欺自人,时而追悔莫及。或者听信所谓的权威,选择了对他人有效但并不适合自己的方案,却毫不自知。最可怕的是自我怀疑:到底是没有尽力还是方向本来就不对——他们永远也没法知道。

当然,即使我那时如此喜欢平行仪,还是觉得它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以至于初中时我给厂商写过一封建议信,信里提了三点要求:

1.最长统计周期只有7天,实在是太短了,有些效果还对比不明显呢。应该允许随意延长,最好能到十年以上。

2.希望平行仪不光搜集现在和过去的数据,还要统计未来的,然后直接告诉我哪组是最优解。因为做实验需要时间,等结论出来了,发现自己不在最优组里,这段时间不就被白白浪费了?

3.为什么没有给其他时空里的自己打电话的功能?每次我看到那些方差特别大的实验组,真想问问里面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她们是怎么做到那么优秀/失败的。

现在看来,平行仪这些年的更新迭代,本质上也不过越来越便携,价格越来越亲民。只有最长统计周期从7天慢慢涨到了30多天,而后面两个要求始终是幻想。后来我才知道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理论上不允许。呵,想起那个年纪的自己,总会既觉得天真,又喜欢她的奇思妙想,不是吗?

话说回来,你中学时候班上有没有那种人,总能把平行仪用在奇奇怪怪的的方面,让厂商都想不到的那种。现在听见这些事我们都稀松平常了,但当时第一次目睹时,我还是很震惊的:班里有个男生,爸妈闹离婚,但总下不去决心,最后来问他的意见。他也懒得想,就拿平行仪开了个实验,不离/离,每组50%比例。他被随机分配到了B组,就跟家长说离婚吧,然后他爸妈就真离了。这还没完,更狗血的是,几周之后,他说实验结果显示A组里他的平均主观幸福感更高,这家伙的父母一听,居然又办理了复婚。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唯一》小说全文在线试读 《唯一》最新章节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