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临危受命

临危受命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这张发票的存根编号是0005776,发票存根的时间是1972年11月12日。

这张弥足珍贵的发票存根,虽已年深月久,但字迹却依然清晰如新。

邓小平多年前的樟树之行,后来却成为了樟树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多少年后,人们还津津乐道地谈起邓小平在樟树的故事,依然显得那么亲切和动人,好像又看到了邓小平的音容笑貌。人们就以这种方式惦记着邓小平。邓小平走访吉安宁冈

1972年11月12日下午,邓小平一行到达吉安交际处,下榻在毛泽东在1965年曾经居住过的“一号房”。

交际处位于赣江江畔,门口是一条幽静的小街,吉安市名胜之一、南宋淳祐年间建成的“白兔书院”便在邻近。

邓小平与井冈山地委的同志在客厅里交谈起来。听到主人那纯正的山西口音,邓小平感到格外亲近,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太行山区。

邓小平询问遂川、万安、泰和等县,各有多少人口及其他乡情。

邓小平回忆起宛希先烈士,建国后第一任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和他在二野时的老部下张国华将军。邓小平不时地表露出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

地委负责人向邓小平介绍当地的情况,邓小平听着、思索着,感慨地说:“好多年没有出来了,这次出来什么都新鲜。”

当听到林彪企图篡改井冈山的历史时,邓小平两眼凝视着客厅门外的两棵大枫树,平静地说:“这是不可能的,历史还是历史,历史不能篡改。”

当晚,在吉安交际处一号房的灯光,直到深夜还未熄灭。

11月13日上午,邓小平来到永新县三湾村。

在枫树坪,三湾的群众惊讶地看着正在参观的这位宾客身穿灰色中山装,脚穿一双旧黑皮鞋,身材不高,却很精神,偶尔流露出四川口音。

三湾的群众们越看越觉得面熟。

邓小平来三湾了。

昨天通知要来参观的原来是邓小平。

人们奔走相告,从家中,从地头,群众们自发地聚集到三湾招待所的大门附近。用期望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几年来已销声匿迹的邓小平。

邓小平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纯厚朴实的“老表”们。

虽然此时还是初冬时节,但在山区就相当冷了。可是这里的群众们仅仅穿着一条单裤,衣衫褴褛,而且大部分是自织的土布。

在望城岗工作时,邓小平从平日与拖拉机配件厂的工友们交往中,已经了解到老区的条件仍很艰苦,那里的群众生活仍很贫困。

今天,自己亲眼见到这些艰难的境况,邓小平的眼眶湿润了。他对曾经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区人民,至今还这样穷,这样苦,他心里感到十分地难过,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邓小平的心头。

“伏尔加”车在永新至宁冈的公路上奔驰。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临危受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