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倒海:解放浙东四岛和东矶列岛》完结版在线试读 《排山倒海:解放浙东四岛和东矶列岛》最新章节目录

发布时间:2024-02-28 编辑:小编

毕家原是地主大院,地方很大也很宽敞,于是就在这里设有床铺70多张,手术室一间,并内设手术床两张,药房一间,消毒室一间。每床都编了床号,配备床单、枕头、蚊香等。

手术室、药房、消毒室挂着汽灯,病房和走廊则挂回光灯,这在当时算是最好的照明设备。虽然设备及其简陋,但大家却充满了信心。

区、镇政府和支前分会在病房和围墙上张贴了许多鲜红标语,如:

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学习致敬!

慰问光荣负伤的解放军指战员!

这些标语给战地医疗救护站营造了温暖、热情、亲切的气氛。

与此同时,朱国权将急救药品、器材等调运到位。松门镇、龙门乡运送伤员的船只、担架和担架队员等都已调集待命。

6月24日上午,登陆部队派来了军医、医助和卫生员与地方上的医务人员一起工作。

为了提高伤员救治效率,有序收容伤员,战地医疗救护站根据部队同志的意见,把伤员分为轻重两大类。毕家以收容重伤员为主,耶稣堂则收容一般伤员,而转送伤员须先重后轻。

在工作分工上,采取军地混合编组,下设手术组、治疗组、消毒组、后勤组。

地方上的医务人员和担架队员缺少“实战”经验,他们在部队同志的指导和帮助下,展开了为期3天的“战地演习”,重点放在救护危重伤员身上。

部队战士和地方同志一起加紧时间练习各项急救技术,包扎、止血、骨折固定是战伤救护中最起码的基本功和要求。

大家拿着绷带、急救包、三角巾、夹板,每个人都把对方当成“伤员”,在不同部位上一次又一次地练习,还要闭上眼睛练,达到不论白天、黑夜都能做到包扎部位准确,动作迅速,打结牢固。

还训练打针技术,要求进针快、出针快,“一针见血”。

此外,松门镇还挑选了30多名年轻力壮的农民为担架队员。他们抬着“伤员”在松门小学的操场上“演习”,训练搬运技术,锻炼耐力、肩力、足力,使伤员在担架上少受震动,保持平稳。

担架队员在烈日下,每天从上午练到下午,全身大汗淋漓,大家忍饿忍渴,没有一个掉队的。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他们做出了积极地努力。积极抢救受伤战士

6月24日21时,解放军发起积谷山战役。战斗一结束,伤员分两路船运,一路运至石板殿,当地担架队转送礁山;另一路直运礁山,都由松门担架队将伤员抬到战地医疗救护站。

22时30分开始,战地医疗救护站收容了第一批伤员,接着送来的伤员越来越多,有时一批送来40多名,25日早晨达到高潮。25日上午以前送来的大多是重伤员,以后送来的大多是一般伤员,到下午收容伤员100多名。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排山倒海:解放浙东四岛和东矶列岛》完结版在线试读 《排山倒海:解放浙东四岛和东矶列岛》最新章节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