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张振鹏

主角:亚米契斯戴·达·菲尔德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母亲赶快看联络簿,原来班主任老师严厉地批评王明不该随便使用同学的东西,以至于最后东西找不到了。但是,母亲问清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发现这是个误会。

看着孩子委屈的脸,心里也有点埋怨,认为在没有调查清的情况下,老师不该如此严厉地批评自己的孩子。但母亲转念一想:如果自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老师的不满,这个新班主任就很难建立威信,以后想让孩子尊师重道就难了。

于是,母亲安慰他道:“别哭了,妈妈会和老师沟通的。”母亲在联络簿上写道:“尊敬的李老师,您好!您辛苦了!我们家孩子想必给您添了不少麻烦,让您受累了。然而,关于班级丢东西的事情,我问过王明,他确实借过那位同学的东西,但是确定给人家还回去了。王明虽然有点调皮,但是很诚实,而且,我和他父亲总是教导他‘用人物,须明求’,他在这方面养成的习惯还是比较好的。根据我对他的了解,初步判断此事可能存在误会,还请李老师再次辛苦查明事情原委,给您带来的不便,我深感歉意!作为家长,一定大力支持您的工作!”

第二天,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家,一进门就对母亲说:“那个东西找到了,是一个女同学拿错了,妈妈,我说不是我拿的吧!老师还对我说‘对不起,是我搞错了!’妈妈,我是清白的。”母亲就借机告诉孩子:“你们老师教导你们多不容易,老师也有出错的时候,你一定要多听老师的教导,理解老师的辛苦,知道吗?”孩子诚恳地点点头跑开了。

这位母亲的做法值得当今的父母借鉴,作为家长不该一面告诉孩子要听老师的话,一面又对老师的做法大加评判,甚至表示强烈不满。父母这样的行为本身就不是在教导孩子感恩老师,现在的孩子之所以难教,跟父母不尊敬老师有很大关系。

所以,父母自己首先要体谅老师,即使老师有错,再提出建议的情况下,尊敬是不能免去的,父母首先感恩老师了,孩子才会在尊师重道中受益。 培养建议三: 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感恩 俗话说:“习劳知感恩。”只有自己真实地付出劳动,才会知道感恩他人。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就一定不能把孩子养成“小皇帝”和“小公主”,一定要让孩子在家务劳动学会体谅父母,感恩他人。

一个16岁的女孩子参加了一个“习劳夏令营”,在参加夏令营的过程中,她深深地感受到她所享受的一切背后都有人们辛勤的付出。她曾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这样写道:

今天该我打扫卫生间,我长这么大,在家很少打扫卫生间,更没有可能去清理公共卫生间。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没有抵抗得住真实的考验。当我揭开垃圾桶的盖子,一股刺鼻的气味席上来,我差点吐出来。但是,忍住了,我只好屏住呼吸,把这些用过的手纸清理出来,当时,真的想哭,甚至埋怨母亲,为什么要给我报这夏令营。可是,当我忍耐着洗便池、擦墙、擦门、整理洗手池……当干净的卫生间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居然有点骄傲,觉得自己还不错。现在,我想,我用手纸总是没有章制,这本身就是给清理增加负担,清理卫生间的阿姨是天天忍受刺鼻的气味啊!我觉得,在家我不但应该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还要主动为妈妈分担;在公共场合,我也要尽量保持清洁,不给人家添麻烦。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