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记忆:中央关心知青的生活、学习和未来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1978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和通过了会议产生的两个文件。同日,中央批发了这两个文件:《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即中发[1978]74号文件,并传达到全国。

这两个文件标志着我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大历史转折。国务院提出落实政策的意见

1979年1月23日,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对知青工作提出意见。

这次会议由副总理余秋里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王震、陈慕华、谷牧、王任重、康世恩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会议对落实知青政策提出了六条意见。这六条意见是:

1、把农场办成农工联合企业,适当提高工资,把知青稳定在农场。

2、参照以往办理病退困退的规定商调回城,由知青部门负责办理。

3、城镇职工退职退休后,可以由其子女顶替。

4、从农场参军的知青,退伍后可以回父母所在地安置工作。

5、城市招工时,允许到农场商调本市下乡知青。

6、上海郊区到农场的青年,可以允许回原籍社队。

1979年2月后,由于中央和各省市对知青政策的开放,全国知青大返城的运动,在1979年春夏之际达到了高潮。

1979年6月上旬,云南省召集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昆明等市商讨如何落实国务院1月23日“六条”精神时,昆明、成都和重庆代表很干脆,表示保证在六个月内,优先安置云南知青返城。北京和上海采用了变通办法,同意走病退、困退这条路。

此后,在全国迅速掀起了知青返城高潮。

在西双版纳,数万知青向农场职能部门和当地公安派出所,开始办理户口粮油的迁移手续。

几万知青要在极短的时间内离开农场,凭当时的条件是无法做到的,因为铁路运输难以承受。

恰逢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输送兵员装备的军车来往就排上了用场,那些返空的军车就用作了运载回城的知青。

在千里昆洛公路上是尘土飞扬,车流滚滚,满载着返城的知青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发端于云南国营农场的知青大返城热潮迅速在全国各大垦区引进连锁反应,于是全国知青大返城的运动便在当年春夏之交达到了高潮。

仅仅3个月之内,云南10几万知青就人去楼空。

在黑龙江、内蒙古、海南岛和全国众多的知青点也随即跟进,长达10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就此结束了。

原来国家计委制定的1979年度80万知青下乡计划也搁浅了。

从1979年初开始,数百万知青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边疆,从草原,从红土地,从黄土地,从黑土地,从那些抛洒下青春、汗水和泪水的地方,又回到了他们原来出发的地方,从此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追求。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青春记忆:中央关心知青的生活、学习和未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