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再现: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曹胖公惊叹道:“看来,老袁的雄心很大呦!”

国家科委九局的科学家熊衍衡看过袁隆平的这篇论文之后,十分赞赏,他断定水稻杂交优势可成为现实。于是,他将袁隆平的论文交给九局局长赵石英阅示。

赵石英也非常重视这篇论文,他知道水稻雄性不育研究在国内外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如果能研究成功,将给我国的粮食生产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立即请示国家科委党组,党组书记聂荣臻表示支持。

于是,赵石英立即以国家科委的名义,向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发出便函。函中肯定了袁隆平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做出的预言:

利用水稻杂交优势,必将给水稻产量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长。

公函还责成湖南省科委和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试验。

正是这份公函,得以继续他的水稻杂交研究事业。

1967年年初,湖南省科委将“水稻雄性不育”课题正式列入省级科研项目,他们时常派人来帮助袁隆平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第一年,湖南省科委帮助袁隆平解决600元的科研经费,以后逐年增加。袁隆平利用这有限的经费,从一个瓦窑买来大约100个烧废的瓦盆,作为培育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试验设备。

经湖南省有关部门批准,学校决定给袁隆平配备两名助手,袁隆平点名选拔学业成绩优异的应届毕业生李必湖和尹华奇留校,作为自己的助手。

不久,由袁隆平、李必湖、尹华奇师生3人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组”正式成立。

学校在中古盘7号田拨出半亩上等的好地,作为他们的试验田。

1968年的春天,气候非常恶劣。狂风暴雨时常忽然降临。

一天,袁隆平带着他的两个弟子,将珍贵的雄性不育秧苗插在中古盘7号田里。

这一天,恰好是嫘祖的生日。几千年以前,嫘祖发现了吐丝织茧的野蚕,然后发明了养蚕织丝的技术。

湘西一带的山民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这一天,每家每户都备香烛纸箔,扶老携幼,跋山涉水,去参拜嫘祖坟、嫘祖宫、嫘祖殿,祈求蚕丝丰收。

袁隆平看到这种情景,心中十分感动。他将嫘祖的故事讲给他的助手们听,然后说:“我钦佩嫘祖,我钦佩嫘祖那种为人民造福的智慧和精神。”

一场春雨过后,湘楚大地阳光明媚。袁隆平他们管理的试验田里呈现出勃勃生机。那些嫩嫩的秧苗,一天天长大,分蘖、拔节、抽穗,每株秧苗都分出三五个蘖,长势非常喜人。

袁隆平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知道自己做实验的材料越来越丰富了。

在此期间,尹华奇带上无花粉型不育材料去广东繁育,退花型和败育型不育材料则在中古盘7号田里生长。

这时候,一位搞常规水稻育种的学者来安江农校作了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说:“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因此杂交水稻的科研课题没有前途。”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神农再现: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