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雄霸三国

雄霸三国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孤君道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魏越却是摇头:“某鬼(音槐)姓魏氏,世入北军,以兵家、医家技艺传家。”

韩舒的失望毫不掩饰的表露在脸上,见此魏越也明白为什么韩舒会那么体贴的带了一笼木炭来。众所周知,三家分晋的魏国、韩国都是姬姓,故而绝大多数的魏氏与韩氏有同祖情谊。

很遗憾的是魏地最早由共工氏占据,最早的魏氏是共工氏分支,与共工氏、蚩尤氏一样使用的图腾是双头单身双尾肥遗龙。鬼字,就是肥遗龙的象形字。说的直白了,魏越是炎帝一脉的,韩舒是黄帝一脉的。

韩舒感叹一声稀奇后,开始讲述:“游先生教授用心,历时二月余,屯中军士已学会王风十首、秦风十首、邶风十九首、郑风二十一首;眼下当学卫风十首。”

诗经有风雅颂三篇,风是各地民歌的集合子篇,歌词重复易学,又多反应时政、感情、风俗,贴近军士的生活氛围,主要教完‘风’就算完事。如果有参与祭祀、出征等表演活动,军士还要学习反应贵族生活的‘雅’,以及重大祭祀中,歌唱的‘颂’。

随后韩舒又开始讲述新兵屯里的军官,他手下两名队率一个名额被游殷占走,另一个队率周兼与他一样都是北军三河出身,升迁羽林骑士后又下放北军。除了这三人,其他军士、伍长、什长都是从京畿营兵中选拔而来的锐士。

自光武皇帝废除内地郡国动员体系后,大汉就维持着边军、中央北军、地方营兵这三种常备。边军自成一系,依旧保持着传承自先秦的动员机制;北军五校也不必细说,而营兵就是设立在险要处的常备兵,多是几百人一部,主要选拔途径就是招募良家子、地方豪强、勇健。

魏越细细听着,遇到疑惑处便发问,比如:“游殷所充任的队率……未免儿戏。不知教完《诗经》后,这队率一职有何说法?”

屯长是百人将,具有最低的指挥权,仅次于屯长的队率一职,岂能因鲍鸿个人的感情就授予游殷这么一个初入营伍的人?

他的疑问只是让韩舒顿了顿,笑着解释道:“屯中军士学会《诗经国风》后,将解散编入另外五屯,转而由曲乐师教授大雅、小雅、三颂。明年七月上旬,又会有一屯新军入营,游先生继续担当队率也未尝不可。不过遇到战事,关系军士性命生死,军士自不会乐意听命于游先生,届时校尉部自会任命新的队率。”

“那新军教授完毕后,韩屯长何去何从?”

“韩某是留在射声部,还是升迁羽林郎,皆是说不准的事情。”

魏越见韩舒说这句话时一副拿不准、患得患失的模样,心中计算,羽林郎是秩比三百石,高出秩比二百石的屯长两级,荣誉也高于屯长,可升迁机会远不如有实际带兵经验的屯长。

至于打仗的风险……北军精锐,即便吃败仗也败到哪里去,尤其是军官往往是很安全的。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雄霸三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