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这里原先叫丁字街,后来朱棣看上了,为十位明朝王爷修建了十座王府,这十座王府自然是豪华又气派,十位王爷看了后,都挺满意。就都同意了朱棣的迁都,开始了搬迁工作。

就这样,从南京到北京的迁都,就从王府井开始了。但那时不叫王府井,叫十王府街,意思就是这里住着十位王爷。

到了清朝,十位王爷死的死跑的跑,十王府街就空了。清朝皇帝那时候是顺治,按照战功,将十王府街的王府分给了王爷们,不过不是十位了,而是几十位,于是十王府街改名了,改名为王府街。

这时候王府街冷清多了,因为按照规定,北京城内城为八旗子弟住的地方,不允许汉人居住,来来去去,就是一些旗人。

下面得说说北京城的水井了,大家都知道皇家吃水都到玉泉山拉水,因为北京城里的水都是苦的,穷人没办法,只好吃苦水,有钱人都去买玉泉山的水。

可是有一年,王府大街的一位王爷在自家院子中打出了一口井,这口井出来的水非常好,是和北京玉泉山的水有一比,这简直是奇迹啊,四围百姓都轰动了。

王爷家吃水,就靠这口井了,外面的人当然吃不上。不过王府看门的大爷人不错,等王爷不在的时候,就偷偷打开院门,让穷人进来打水,等王爷回来,又把门关上。可时间一长,王爷还是发现了,不由大发雷霆。

看门人说了:王爷,水是打不完的,可您让大家打水,大家都念您的恩德,这就是民心,比多少钱都重要。

王爷觉得在理,就定了两个时辰,让大家打水。这下由暗转明,很多人就来打水了,从此街名也变了,就叫王府井了。

到了清末,王爷家也败落了,他的子孙们一开始靠变卖古玩玉器过活,后来好东西买完了,又卖房屋田契,最后就剩这么一眼井了。这算是他们聪明,用院墙八井围起来,开始卖水,收入不多,也足够生活了。

再往后,洋人来到王府井大街,盖房子修商铺,很快发展起来,就盯上这眼井了。因为地理位置太好了,在如今维莎店的前面,就想花钱买下来盖铺子。可主家说什么都不卖,说这是最后的产业,要留着。后来洋人没辙,就找了个西洋美女上门谈判,怎么谈的谁也不知道,反正后来这位八旗子弟就签字了。从此,王府的最后财产也消失了。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北京城的王府井大街,是个繁华热闹所在,它的建立还得从朱棣迁都说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