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弟弟们的信英人法人中国人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佚名

主角:储安平胡适之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关于储安平生平的史料,我们现在很不易得到。这本《给弟弟们的信》中保存了储安平早年生平的资料线索,所以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这本书透露出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是储安平和吴稚晖的关系。储安平在“自序”中提到,他写这本书的时间约在一九三二年秋天,第一个看到这些文稿的是他的伯父储南强。不久吴稚晖和李书华到宜兴游览,储南强把储安平的稿子给吴稚晖看了。吴稚晖不但提出了许多意见,还为储安平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言。不过储安平出书的时候没有把这篇序言发表出来,他说:“吴先生还另外替我写了一篇序文,吴先生在他那篇序文里,对我推誉得实在太过分,使我只觉得惭愧,承担不起。我再三考虑,决计将那篇序文自己珍藏起来,不在这儿公开。我恳求能够得到吴先生的原谅,至于吴先生对我的一番鼓励之意,我自然永远是心领着的。”虽然没有公开吴稚晖的序言,但《给弟弟们的信》中还是保留了三段吴稚晖的评语,分别是在《团体生活》《论政治人格》《行》这三篇文章后面,应当说是吴稚晖的三篇短文,因为是夹在旁人的一本小书中,想来一般研究吴稚晖的人大概不会注意到,所以特别说明一下。

写《给弟弟们的信》的时候,储安平还不到三十岁,但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对现代政治的兴趣。大体可以说,这是一本普及现代政治常识和道德的公民读本,远比一般教育青年完善人生的道德修养读物有深度。储安平自由主义的思想底色,在这本《给弟弟们的信》中已显示得非常清晰。他在《论政治人格》一章中,把中国传统政治中的“节操”和西方政治中的FairPlay对比后,特别提出:“本来社会的改革都是缓进的。比如我们在选举的时候,我们必须先认清我们未来的领袖;如既认清之后,我们决不再受其他势力或金钱的诱惑。每个人有他每人的政治场合,有他所崇仰的主义与思想。我们平时也必须‘公正’地参加任何公共事业,我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不引用私人,浪费公帑。即使我们要从事达到我们的政治理想,但我们的行为也必须是坦白的,光明的,负责的,而且是合理的。不是捣乱式的、暴动式的。我们必须孕成一种刚正之气,不谀诌,不阳奉阴违,不口是心非。不要以为政途可争权夺利,不要以事业为富贵的附庸。我们对于国事有所发言,必须是善意的批评式的,建议式的,而不是恶意的谩骂式的。”

储安平后来从事言论工作,一直坚守从年轻时代起就养成的这种信念和风度。他的政论风格犀利、沉着,有***,但从不失理性;有愤怒,但极少发过激之言,这与他青年时代养成的对现代政治文明的修养有很大关系。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各有不同,有天生具有自由主义气质的,有因知识体系转变而成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更多是因个人处境、经验和挫折慢慢认同自由主义理想的。在这几种情况中,那种天生具有自由主义气质的知识分子最为坚定和最为本真。在这一点上,储安平很像胡适。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给弟弟们的信英人法人中国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