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敦煌往事书

敦煌往事书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高野

主角:明月奴李三郎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人的眼睛也色彩纷呈、形状各异,它们有的发蓝绿色,有的深而黑,有的金褐色好像蜂蜜,有的眼睛细长如缝,有的好像杏仁,有的圆如铜铃,所有的眼睛都是美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长在多数人脸上看起来都奇丑无比,大概是由于多数人都面目庸俗,而且像老骆驼一样缺着牙齿。

色彩稍少些的是牛羊铺子,有些铺子上用铁钩子挂着刚剥下皮的羊羔,血肉模糊的蹄子还一动一动的,大的铺面前多半是有一汪汪新鲜的水红、玫红或鲜红的血液浮在木板上。而小的铺子上红色是很少的,往往都是黑压压一片苍蝇绕在一片片青黑的、已经风干的肉上,瘦骨嶙峋的铺主和衣衫褴褛的买家互相瞪着眼,讨价还价,活像两只秃鹫。

人人都高声说话,城内喧嚷至极,就像羊角风呜呜地席卷了一切。还有来往行人的体味,木匠身上有木头味,铁匠身上有铁味,胡饼坊主有胡饼味。有些士族子弟骑着高头大马,衣袖上飘来竹叶和露水的清香,但是这种香气转瞬之间便和来往行人的汗臭、烧烤熟食的烟味以及羊和骆驼的臊气混在一起,显得气味更加怪异。这是中午时分,好不炎热,这些色彩、声音和气味一齐在太阳底下蒸腾起来,摩肩接踵的行人们容易产生自己是在海市蜃楼的街道上行进的错觉。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数年之前,也是盂兰盆会,不知是谁踩错了步子压到别人身上,使得人群像发疯的马群般乱了阵脚,生生把十来个倒霉鬼的脸踩得稀烂,连亲爹见了都认不出了。

那时盛唐的余晖还没有退去,从高门大户到市井小民,都对音乐、舞蹈、诗歌和故事十分着迷。如果在茶馆或者酒肆小坐,十有八九会碰见音声人和讲唱人卖艺。安延那就在这样一家小酒肆的临窗的位置上坐下了,大方地把三枚银币拍在桌子上,点了一碟梧桐饼、一碗蒸羊肉和一碟瓜果。不远的一张桌边,两个讲唱人手执绘本应景地唱着盂兰盆节的老典故——目连和尚地狱救母的故事。

安延那虽然汉文很好,听起故事绰绰有余,可是当那讲唱人一唱起韵文,他就昏天黑地听不明白,只能跟着其他听众一起叫好。

铁轮往往从空入,猛火时时脚下烧。

心腹到处皆零落,骨肉寻时似烂焦。

“好!好!好!”安延那拍起手来,他最喜欢这等地狱景象的唱词。

几个百戏子踩着高跷,从街道上方悄悄掠过,轻捷得如同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人群聚拢来,中心空出一个圆圈,五个粟特胡人演起幻术:他们吃火,然后吐出来,就像夜里戈壁滩上的蜥蜴和蛇。只不过蜥蜴吐的是黄绿色的火,蛇吐白火,而这些幻术师食火时火是通红的,吐火时喷出的却是蓝焰。

等到火焰熄灭,七圣刀就开演了。一个红发大汉拿起弯刀在腹上切开一个口子,挖出心肺,若无其事地把肠子扯出来,就像扯麻绳,于是欢呼声四起。有七岁小儿骑在父亲脖子上,和他大声争论幻术师的胸骨是青白色还是黑色。另一个歪嘴胡人捧起大铃鼓,赏钱从人群里飞出,砸在鼓面上,铃铛齐响,悦耳动听。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敦煌往事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