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 书库> 生活在南宁

生活在南宁

来源:掌阅

状态:已完结

作者:猫的吃吃爱

主角:小琴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而这宾阳酸粉更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相传北宋时,狄青率部南征侬智高来到宾州(今宾阳),在此居留期间,狄青部下多为北方人,不喜米饭,要吃面条。精明的宾州人将大米浸泡后磨成浆再蒸成粉,配上卤水肉片等作料送到营中。此后将士水土不服,宾州人又把米蒸好切成薄薄的粉片,配以米醋、酸黄瓜和一些卤肉炸条,将士们吃后胃口大开,神清气爽,从此这种有提神、消暑、止渴、开胃、祛湿除热功效的粉被称为酸粉,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不过这样的传说和桂林米粉、粉饺之类大同小异,太过类似,总结下来就是北方人来南方后想吃面条,想方设法把大米改造成了米粉。

宾阳酸粉的另一个传说与孝道有关:当时有一位孝顺的媳妇,家婆生病了,没有胃口还不能吃硬食物,媳妇就把米磨成粉,和着水蒸成滑滑软软的粉片儿,再配上糖醋以及一些小食,家婆的胃口大开,病很快就好了,酸粉也由此流传开来。

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碗粉,却是一个个精确环节相扣而成。

首先它的粉就与众不同,不是圆粉也不是长条的,更像凉皮儿。蒸粉时把大米磨成的米浆均匀地铺在蒸托上,用蒸笼蒸熟,再将粉条翻出,晾叠。米浆要磨得不稠不稀,铺托时要铺得均匀且不厚不薄,起托时把整块粉条从托中范出,晾于竹竿上,冷却后才能叠成长形卷条。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错漏,切出来的粉条就有可能不再爽滑鲜嫩。

此外,宾阳酸粉必须要放波肉,所谓波肉,是用瘦猪肉裹上鸡蛋、面粉后放进油锅油炸而成,外表有点像油条,吃起来表层酥脆,内里鲜香。除了波肉,实诚的店家还会勺上烧肠、炸猪排、牛锅烧、酸黄瓜、酸萝卜等等,最后浇上秘制的酱汁和调糖醋。

这酱汁和醋汁更是宾阳酸粉的精髓,醋汁用冰糖和醋调成,配比往往是店家经过多年摸索确定,冰糖多一分则过甜,醋少一分则不够开胃,味道恰到好处。所有食材切好放入碗里后,浇上画龙点睛的酱汁和调糖,橙红的酱汁、嫩白的粉条、透红的牛肉巴、金色的炸肉、青翠的酸黄瓜、火红的辣椒组成了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宾阳酸粉。吃上一口,米粉爽滑细腻,酸黄瓜清新开胃,波肉、烧肠、猪排的份量很足,泡在酸甜汁里后别有一番风味,却依然脆香可口,满满都是满足。

小琴姑娘到宾阳学习时,学蒸粉,学炸波肉,特别在当地传承人店里学调汁。好像在实验室里做科学实验似的,从早到晚,熬了几个通宵,才慢慢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如今,小琴的店在南宁开了两家,也有爱好者上门求教,她希望能开连锁店,让更多人知道宾阳不再为假货代言,而是酸酸甜甜好味道的酸粉之乡。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生活在南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