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小谷

主角:奕劻曾国藩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其次,铜比钱贵。在宋朝时期,铜是由国家掌控,民间很少能看到铜,铜器的价格比铜币的价值大,因此有很多人将铜钱制造成铜器,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续资治通鉴》中记载:“铜禁既开,销钱以为器者利年于十倍”,以一换十,如此丰厚的回报,民间不销毁铜币才怪,因而大量铜币被做成铜器是引发钱荒的根本性原因。

再次,储蓄。我国的人民历来具有很高的危机意识,不存点钱就完全没有安全感,宋朝的人们也不例外。宋朝时期,民间储蓄了大量的铜钱,此种现象集中在中产阶级以上的阶层,“国之钱币,谓之货泉,盖预使之流通,而富室大家多藏槐不出,故民用益整。”权贵的人将铜钱储蓄起来,而致贫穷的人却无钱财生存,这就导致了宋朝的贫富差距加大,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此外,宋朝的铜钱外流严重,尤其是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大量的铜钱通过各种途径流向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有的甚至还流向了海外,并且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铜钱在很早时期就已经流向了辽国,在宋真宗时期,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每年都会向辽国提供大量的钱币。神宗朝的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分析钱荒的原因时就提到了铜钱外流的情况:“四夷皆仰中国之铜币,岁塞外者不赀。”

两国当时虽然只有官府之间的贸易活动,但民间的走私活动频繁,且辽国没有本国货币,需要钱时就用牛羊等物品与宋交换。铜钱流向辽国是宋朝钱荒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在古时辽宋交界处出土的大量宋朝铜钱就是证明。

从宋朝颁布的法令中我们可以看到铜钱流传到了西夏,“西北边内屈戎人,多赍货帛,于秦州、阶州易换铜钱,出塞销祷为器。”流向西夏的货币不仅当作流通的工具,西夏人也同宋人一样,将铜钱铸造成各种兵器及器物,可知西夏消耗的铜钱数量是非常多的,也是造成钱荒的诱因。

宋朝通过丝绸之路与很多国家有频繁的往来,与略拉汗王朝之间的往来记录就有四十余次,与西域以及新疆地区也有频繁的经济交往,宋朝铜钱的流入,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加剧了宋朝的钱荒。

宋代铜钱的外流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回赐,二是博买,三是走私。铜钱只是回赐物品的一类,其数量并不大。但有时也达到上万缗的数目。如熙宁十年,宋政府回赐给注辇国王钱81800缗,元丰二年又赐给三佛齐64000,元祐二年宋回赐给交趾钱10000贯。贡赐贸易从经济角度来说,宋政府得少失多,回赐的价值都超过贡物价值。例如,元祐二年回赐给交趾钱1万贯,而其“进奉物价九千四百九十四贯”。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厉害了我的国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思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