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没事侃三国

来源:网络

状态:已完结

作者:魔纱兔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汉桓帝死后无子,在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妥协下,迎立了年仅十二岁的章帝玄孙刘宏,是谓汉灵帝。此后宦官与外戚势力冲突不断,直到了光和二年下半年到光和三年的上半年这段时间里,外戚、宦官两家具损,皇后宋氏一族,宦官王甫一党,四个大臣一派(司徒刘郃、永乐少府陈球、司隶校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皆亡,这才告一段落。转年最后一个独揽大权的宦官曹节去世标志着宦官独霸局面彻底结束。

最后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里昏君汉灵帝大肆挥霍并卖官敛财,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势力逐渐做大,外戚何氏笼络士人,三方面并起,最终在昭宁元年(公元189年)三方面各自殄灭。这段时间后面有专题,不多说了。

下面我试着做一个分析:

如果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其原因是汉顺帝鉴于宦官的危害和对十九侯的芥蒂,过度压制了宦官一方,致使外戚一方独自发展。当处于统治地位的汉顺帝本人不在了,他的继承者又实力太弱的情况下,外戚就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这就是第一阶段的状态。

然而物极必反,当外戚一方发展到极点又无法突破三角格局时,造成被压抑的两方联合反击,受到重创。此后与皇帝相比占优势地位的宦官势力占据了上风。直到三方相互磨合趋于一致。这是第二阶段。

当三者磨合趋于一致后,重新洗牌,矛盾重新产生激化,但是由于外因的影响,他们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三角格局不复存在。这就是第三阶段。

听糊涂了吗?

如果你还没糊涂,想听我接着胡说,那我们不妨把三角格局套用到魏蜀吴三国里。蜀稳住魏打吴就是相当于第一阶段,吴蜀联合攻魏就是第二阶段,魏蜀吴趋于平和司马氏外因介入平衡打破三者灭亡,这又像第三阶段。

所以三足鼎立的原则就是——此消彼长!

请记住“此消彼长”四个字,将来咱们说到东吴袭取荆州、杀关羽的时候用得着。

在东汉所有大宦官中,我认为行为最为恶劣的当属王甫。这个王甫在史书里面没有传记,仅附属《后汉书-宦官列传-曹节传》当中,但是他的权势及所作所为的恶劣程度远远超过了曹节。

我给他总结了八大罪状:

1。索要贿赂——索贿助刘悝恢复勃海王王位、收受田晏贿赂

2。戕害宗室——诬告勃海王刘悝、逼杀顾命大臣刘倏、借窦武事件杀刘淑

3。屠杀外戚——屠杀窦氏一族、宋氏一族

4。谋害士人——借窦武事件屠杀“党人”、掀起“谤书屠杀”

5。扶植亲族——任其子王吉为沛相、王萌为永乐少府等

6。荼毒皇后——逼害窦太后、鼓动汉灵帝废宋后

7。结党营私——联合司隶校尉段熲、小黄门淳于登、永乐五官史朱瑀……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闲着没事侃三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