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志 第七章 悯农

发布时间:2023-11-24 编辑:小编

张胤明白,崔寔是想印证一下,看他是否真的是自己悟出这新字体。这也难不倒他,后世学习书法时,书法老师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隶到楷的沿革和发展、《宣示表》字体如何优美、怎样写好楷书等等,反正已经对不起钟繇钟元常了,就再做一次剽窃大盗吧。张胤稍作修改,转述给崔寔。

崔寔虽然早已经过了见事心惊、易冲动的年纪,但是当听完张胤侃侃而谈地阐述其对书法的了解时,他内心竟然再次感受到了那种汹涌澎湃的感觉。此子句句真知灼见,对书法一道的领悟绝对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张胤毕竟有一千多年的知识积累,于书法一道,后世有无数先贤总结和评论,此时用“拿来主义”说出来,自然让崔寔感觉到不凡。

崔寔已经确信,张胤是在临摹书法的过程中,自己领悟了那种优美规矩的楷体字。但是由于张胤年纪实在太小,这基本上跟天授没什么两样,别人很难效仿。崔寔非常喜爱这种楷体字,对于他这种年纪,一生都在追求书法的至高境界的大书法家,晚年有幸见到一种全新的、可以预见定会广泛流传的字体的现世,是多么幸福的事。

崔寔让张胤用《宣示表》楷体又写了一副字,这次张胤自作主张,写了崔寔的座右铭,本来就是他临摹过很久的,熟悉无比,写来也十分顺畅、自然。崔寔在一边指导了张胤一番,他深谙书道,技艺入神,眼光老道,三言两语就指出了张胤书法中的缺陷,并帮助其改正,解决了张胤前世今生写字中一直存在的一些弊端,让张胤感激不尽。

张胤和父母亲以及胞弟张俊在崔家一连住了三日。张胤每天一有时间就向崔寔、崔琦两位阿舅请教书法。崔氏兄弟也乐得教授,有时张胤不经意间一句话,往往能触动人的灵窍,使人神思涌动,崔寔和崔琦也觉得受之启发,自己的书法技艺也有所增益。

三日后,张胤一家回返渔阳。崔氏兄弟竟有些恋恋不舍,这小儿给人的惊喜实在太多了。

张胤不知道的是,在崔家这三日,他作《悯农》诗,写楷体字的事不胫而走,后来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名声。崔寔、崔琦兄弟本是无意传播,只是二人都是天下名士,冀州文林冠冕,爱极张胤的《宣示表》字体,常常临摹之,有道是“名士之好,常人仿之”,二人的弟子亲友也多有仿效的,兼之张胤八岁作《悯农》诗,对世人有怜悯之心,惊才绝艳,故而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而万,竟弄得远近闻名。冀幽两州的百姓都唤他为“悯农郎君”,两首《悯农》诗更是流传甚广,常有小儿拍手而歌之。张胤新创书体因这两首《悯农》诗而生,所以被人们称为“悯农体”。

………………………………

注①:楷书的创始人和确切年代说法很不一致,有秦代说和后汉说,不过历代多数书法家认为创始人是王次仲。东汉末年蔡瑁《劝学篇》中说:“上谷次仲,初变古形”。《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王愔《文字志》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宋《宣和书谱》:“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东汉章帝建初(76-84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王次仲所创的书体,应该是后世楷书的先祖——八分隶书,八分隶书在蔡邕手上而得大成,成为东汉末年官方通用字体。

后续精彩内容,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回复书名即可阅读!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资讯> 峥嵘志 第七章 悯农
返回顶部